四渡赤水转战地蹲点记⑫丨一个村的晚熟茶如何“泡”出亿元产值?
红岩村因村上壮丽的丹霞岩石而得名,是当年红军一渡赤水后的途经地。作为省级茶叶农业园区的核心区域,红岩村在茶产业发展“春热夏冷”,民宿住、吃、娱、购结合,东西部协作提高制茶品质等方面破题。
红岩茶叶种植面积达2万亩,带动周边6个行政村发展茶产业,形成“家家种茶树,户户有茶园”的产业格局。红岩村拥有12家茶叶加工企业,年产量200余万斤、年产值1.4亿元。村集体年经济收入超80万元,带动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超2.6万元,高出叙永县农村年人均纯收入的44%,获评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。该村有1043户、3929人,已有600多户人家购买了小轿车。
1935年,中央红军曾在叙永镇转战休整,开展宣传革命思想、发动群众支援红军等活动,得到当地百姓的积极响应。现留存有红军长征过叙永遗址、营盘山上桔子红等历史印记,承载着革命年代的峥嵘记忆与军民同心的深厚情谊。如今的叙永镇发展势头强劲,凭借优越的区位条件与扎实的发展基础,成功获评全国重点镇,多次入选中国西部百强镇,在经济建设、产业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,展现出新时代乡镇发展的活力。
9月18日,一辆满载10多吨大宗茶的货车从红岩村驶出,这些大宗茶将出口到非洲国家——刚果(金)和刚果(布)。
红岩村李勇告诉记者,该村大宗茶年出口刚果(金)和刚果(布)300多吨,最近每周都有货车前来拉货。
至于红岩村大宗茶销到刚果(金)和刚果(布)的原因,李勇分析认为,价格适宜,每斤大宗茶15至20元;茶味重,经泡;农产品安全质量有保障,通过了出口“双检”。这也是红岩村大宗茶年销售到云南、贵州等地300多吨的原因。
红岩村平均海拔800米,新茶上市比一般茶园迟一个月,属于晚熟产品。茶叶晚熟面临一个问题:明前茶售价高,但采摘期少了一个月;明后茶如果人工采摘,收购价较高,茶叶加工企业不愿收购,如果收购价低了,茶农不愿采摘。这也是长期困扰我市茶叶加工的问题:“春热夏冷”。
这让红岩村加工茶叶找到了主攻方向——加工大宗茶。其原因是:原料要求灵活,多采用夏秋季节或稍老叶片,一芽二叶、三叶均可,不局限于嫩芽嫩叶,这正合红岩村鲜叶晚熟的“胃口”;价格亲民,因原料成本和工艺简化,尽管价格普遍较低,但符合大众消费需求,需求量大;适用场景广泛,主要用于制作袋泡茶、砖茶等标准化茶类,适合日常饮用或作为基础茶饮。这让该村年产量200多万斤的干茶找到了稳定销路。
对此,红岩村建成占地5000平方米的茶叶加工厂,采用机械化加工方式,通过流水线作业实现批量生产;采摘鲜茶叶,1043户茶农有九成使用了便捷采茶机,一个人1小时可以采茶上100斤,相当于10个人人工采摘1小时的效率,解决了茶企不愿加工、茶农不愿采摘的问题。
“明年春节我们还来!”9月21日,新加坡10人游客团结束在红岩村山岫民宿的一周行程,临行前向民宿主理人罗婉瑜预约。
每到节假日,地处红岩村的山岫民宿客房入住率达100%。在淡季的一些时段,山岫民宿也能做到客满,还吸引了加拿大、新加坡等地游客入住,引客密码是什么呢?
据罗婉瑜介绍,山岫民宿具有川南民居建筑特点,丹山的俊秀,茶园的广阔,竹林的幽静,尽收眼底。在这里,春天可近距离观赏上百位茶农采茶的田园风光;夏天可避暑;秋天,这里星空很美,可以看到月亮和无数的星星;冬天可赏雪。
据悉,山岫民宿有三种房型6间客房,均配置了私汤泡池和不同形式的饮茶场景。公共区域配套一间多功能活动厅、一间独立茶室和一个望山看茶观日落的观景台,以满足客人的不同需求。
罗婉瑜认为,真正吸引游客的原因,是能够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。“客人来此,可体验采茶、制茶、泡茶、品茶等环节。喜欢徒步的朋友,我们制定了丹山徒步路线,山上可看到叙永县城全景,山下还可参观晚清宫廷建筑——春秋祠。餐饮方面,有包括茶香鸡、茶叶粑等菜品的特色全茶宴。民宿备有笔墨纸砚,客人可练习书法、学插花。游客累了,我们还教客人消除疲劳的技巧,这让游客身心得到放松,有了较好的体验。”罗婉瑜说。
山岫民宿还收购当地农户的蔬菜水果,采用山泉水煮蔬菜,用当地的土鸡、土鱼、土鸡蛋等食材加工菜品,赢得新加坡客人“好吃”的赞扬。
山岫民宿还设了销售中心,销售红岩村加工的干茶。浙江一公司老板在山岫民宿住了两天,通过罗婉瑜购买了上百万元的鲜茶叶。
目前,我市民宿经营受季节性和节假日影响较为明显,这反映出服务产品供给单一的问题。我市民宿主要以提供住宿和餐饮服务为主,缺乏多样化的体验产品,与其他产业的联动开发也不足,这使得民宿的收入主要依赖于“住”和“吃”,“娱”和“购”相对较少。而山岫民宿具有吃住娱购优势和较强的服务体验,这也是该民宿长期客满的原因。
叙永镇镇长肖泓毅告诉记者,该镇打造山岫民宿、“茶乡里”等精品民宿6家,“茶叶采摘”等体验点位13个,还有30多户农户开起了农家乐,形成“茶宿+农家乐”互补模式,促进了当地农文旅商融合发展。
“以前,我们加工的毛尖茶,受热不均匀,茶色变黄,茶叶形状是弯的,泡的茶叶形状要散开,每斤价格2000元,现在我们加工的毛尖茶,茶色接近自然颜色,茶叶泡起形状是稳定的,每斤价格提高到2500元。”红岩村李勇说。这就是东西部协作带来的变化。
2021年,国家启动新一轮东西部协作结对关系调整,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与叙永县正式结为协作对子。四年多来,两地聚焦产业共兴、乡村振兴,携手深耕协作领域,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注入强劲动力,作出突出贡献。
起初,莲都区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建议红岩村茶农种植黄金叶茶叶品种。该品种色泽金黄透亮,卖相好。但红岩村茶农不愿种,说不经泡,愿意种茶劲足的传统品种——福云六号、福选九号。
恰在此时,红岩村正受困于毛尖茶品质难以提升的难题。了解情况后,莲都区农业农村局送来一台价值30万元的光波杀青机,并培训加工技术。由于设备更新和加工技术升级,提升了红岩村毛尖茶品质。
后来的合作就顺利了。莲都区还帮助红岩村引进了水肥一体化、虫情监测、物理杀虫、快速检测等茶叶加工领域的新技术和新设备,协助建起茶叶专家工作站,促进了红岩村茶叶产业的发展。
“该施肥啦!”红岩村茶农潘洪秀看着自家茶园里的系统提示,拿起手机轻轻一点,有机肥用量等关键信息便实时显示在屏幕上,操作便捷又精准。
近年来,丽水市帮扶泸州工作队将红岩片区的生产、自然等信息接入片区信息化平台,指导农业生产。
“以前种茶,都是‘靠天吃饭’。”潘洪秀说,现在土壤、湿度、温度等10多项茶叶生长环境指标,一部手机就可掌握。“用上智能喷灌系统,连施肥和浇水都通过手机完成,这放在之前,想都不敢想。”她笑着说。